
認識張家銘藝術工作者, 是在七月份的希臘旅遊中, 記得出發登機時他穿著背心和藍白夾腳拖,
帶著同樣輕鬆打扮的太太和剛要上國中的小孩和我們一起上飛機,
那時心裡想, 哇! 還沒到愛琴海就這麼放開心胸去迎接它呢!!
藝術家寬廣, 不拘小節的氣度由此可見一斑.
後來旅途中慢慢聊開來, 才知道他是一位石雕藝術工作者, 他和太太正準備蓋一座屬於他們的藝廊園地,
除了收藏自己的術藝作品外, 還可以借給他人作為藝術展覽, 推廣人文藝術活動.
最重要的是, 他想要盡自己的心力, 為自己的家鄉--埔里, 帶來更多的藝文活動.
人因夢想而偉大,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這一點.
張先生畢業於美工科系, 後來攻讀名古屋藝術大學, 專攻石雕藝術, 原本在日本也闖出了不小的名聲,
正要嶄露頭角時, 不料故鄉發生了 921 大地震, 應家人的要求, 不得不放棄在日本發展的念頭, 回到台灣重整家園,
後來受託幫忙家族事業, 成為飯店經營者, 但仍不忘對藝術的熱愛, 持續對埔里的公共藝術做出貢獻.
去年, 家族事業扶正之後, 毅然辭去家人的請託, 決定走回自己的路, 為埔里鎮打造出一座藝術中心.
希臘旅途中, 同樣也喜愛藝術活動的我和女王, 不知不覺中氣味相投, 和張先生一家人聊成朋友,
旅途回程中, 也相約有機會要去對方的家中互訪.
前兩週武嶺賽, 比賽地點剛好在埔里, 於是順道去拜訪他們,
張先生還招待我們免費住他們的飯店, 還帶我們去吃小吃, 真是太感動了.
其間, 張先生還送了兩本他的作品集, 我則用 Notebook 回報以希臘的風景攝影照片,
一邊看照片一邊回味希臘旅遊的情景, 相談甚歡.
這本"金門田野印象---藝術與人類學的交集"是他去年攻讀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時的暑假作業,
跟著同學到金門去經歷六週的人類學田野工作訓練.
很訝異學藝術的人應該攻讀藝術相關的研究才對, 怎麼會唸人類學這種系所呢?
原來他想從不同的領域切入, 找尋人類學中的藝術成份, 將之發提光大.
有時人就必須這個樣子, 從外面的世界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專攻,
一定會有不同的啟發和覺悟的.
六週來記錄他每天的所見, 所聽, 所聞, 將之以影像, 文字和圖畫集結, 圖文並茂.
本書以尋找風獅爺為主, 張先生帶著畫具將沿途尋找到的風獅爺英姿速寫下來, 幾乎可以找到的風獅爺都給于他們
重新的圖像生命, 金門的風獅爺也因本書的田野記錄而活了起來.
其間還拜會了當地的文史工作者和藝術家, 與之一起工作作息, 記錄他們的思考和對藝術想法.
惟有跟他們一起生活作息, 才能真正知道那些文史工作者/藝術家們心中的創作理念.
照片右邊即是作者張家銘先生, 一位在素描, 油畫, 雕塑, 和公共藝術上才華洋溢的藝術家,
和我同年出生的他早已經歷豐富, 準備在藝術界中大展頭角.
年輕的時候我也有機會走向藝術這條路, 只是回想起來, 如果走了藝術這條路,
到了現在是不是還能有張先生這般對藝術的熱忱和成就?
藝術這條路是漫長而艱苦的, 但人因夢想而偉大, 我相信張先生在藝術界一定會大放光彩的.
張先生目前也有開畫室, 教一些小朋友們繪畫及創作, 透過玩樂來延伸無限的想像空間, 並將作品收集舉辦師生聯展,
張先生誠摯地邀請我們蒞臨參加開幕茶會暨新書發表會, 只可惜當天有喜宴要參加不能親身蒞臨參觀, 真是抱歉了...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撥空參觀一下.
時間:99年9月18日至9月30日,每日9:30-17:00(逢週一休館)
地點:埔里藝文中心‧田園藝廊 (南投縣埔里鎮中華路239號)
賈斯‧布蕾─just play,創作是玩樂、無限想像與思考,歡迎來參觀埔里小小的藝術家們創意玩藝。
茶會時間:99年9月19日(週日)上午10:30起。
http://blog.gia.ncnu.edu.tw/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7279&blogId=222
http://superspace.cca.gov.tw/ct.asp?xItem=42682&ctNode=338&mp=1
這是鎮寶飯店內張先生的部份創作作品.
色彩的展現鮮明而大膽.
油畫小品, 裝飾於飯店的 Lobby, 各廳室, 及走廊之間.
簡單的筆觸就能勾勒出圖像的靈魂, 這種作品我非常喜愛.
除了繪畫外, 其實雕塑才是張先生的專攻.
蜻蜓點水, 簡單的幾何構圖就把蜻蜓的意像活化了起來,
藝術家就是有這等能力!!
照片取自 : http://blog.xuite.net/grbb.yu/summer/30163181
埔里桃米村的紙教堂內有一隻"祈福蛙"公共藝術, (青蛙是桃米村的靈魂)
也是張家銘先生的作品, 上次到紙教堂一遊居然沒仔細發現到, 真是可惜呢!!
希望下次再到埔里一遊時, 能夠看到更多張家銘先生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