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賽前練習>>

賽前二週和數個同事以公路車依比賽路線練習了一次, 結果在五指山一公里左右就因為雙腳嚴重抽筋而上不去, 休息了一會也只能勉強半牽半騎地到”回頭是岸”就打道回府了, 這讓我回想到去年的五指山比賽(我的第一次比賽), 也是在五指山半山腰嚴重抽筋而下馬休息了老半天, 等到牽車到終點時早已曲終人散……我不禁思考著, 難道今年又要重蹈覆策一次?

隔天我又以 T3 從新竹騎到五指山, 想看看小折和公路車的差別在哪裡, 結果騎了大半年公路車訓練出來的腳力回過頭來騎T3, 騎乘過程意外地順暢, 上五指山花了36分鐘. 自己評估著 : 假如我用公路車出賽, 上五指山一定半路抽筋下馬, 休息加牽車, 光上五指山的時間鐵定多T3 十分鐘以上, 如果我改騎T3上場, 只要在平路段不輸給自己騎公路車十分鐘以上, 那麼在上五指山時, 就可以cover回來這十分鐘的, 而且或許還可以不落地完賽. 經過這一評估之後, 隔天馬上改組參加登山車組, 決定用小折T3來完賽.

賽前一週又和璋欣約騎比賽路線一次, 他用公路車, 我用T3在後面追趕, 結果公路車的特性還是和折疊車有差, 到竹東進五指山前的東峰路口時, 我慢了璋欣3分鐘左右, T3均速為 28.5km/h, 這讓我感到有點欣慰, 因為璋欣的平路速度不比我公路車的速度差, 表示我T3平路段的時間比我用公路車慢3分鐘左右, 只要爬坡路段把這3分鐘gain回來(我有信心一定可以的), 那麼用T3一定可以比用公路車早一點到達終點的, 而且重要的是可以挑戰不落地完賽. 所以相信用T3比賽的決定是正確的. 那天騎完全程的時間為2小時25分, 其中上五指山花了37分鐘.

之後參考了 Frank 去年的五指山比賽經驗, 勇腳Frank去年也以小輪徑挑戰五指山, 成績為2小時12分, 哇, 我練習時間差了勇腳13分鐘耶!! 只能期朌比賽時的氣氛能帶動腎上腺素, 把平路段的均速提昇到30km/h以上, 才有辦法再省個10分鐘, 我給自己的目標訂在2小時15分完賽.


<<比賽現場>>

比賽當天五點半就自動起床了, 大概緊張心情使然吧, 雖說比賽八點才開始, 還是摸到七點多才出門, 出門前也特地擦了熱力軟膏, 保佑我這易抽筋的雙腳能夠減輕症狀. 到了縣政府已經是人山人海, 找到了公司的車友聊了一下, 馬上大會就開始整隊待發了.

登山車組排在第三梯出發, 出發後逐步加溫, 速度慢慢加到35km/h以上, 不久就追上了前一組公路車的車尾, T3用到最高齒比還是不比公路車, 只好靠迴轉速來提昇速度, 沒多久同一梯的公路車主集團呼嘯而過, 想搭順風車卻連邊也沾不上, 好吧, 跟一下次集團吧, 喔, 速度仍太快跟不上, 最後跟上的是次次…次集團, 大概只有3~5 人的小集團, 躲在後面一方面減少風阻, 一方面也提昇自己速度, 然後當自己覺得體力可以再超越這個小集團時, 就獨自衝出再往前跟上一個集團, 或當有更快速度的小集團從後面趕上時, 我就改搭下一班速度更快的列車, 就這樣, 速度被公路車一路帶高, 到了三號省道時, 平均速度已經達到 33km/h 以上了, 比練習時的 29km/h 足足多出了 4km/h.

距出發點30km的三號省道上遇到了竹東GBC車隊的Kevin, 他的速度也挺快的, 和他聊天併騎了2~3公里後, 遠遠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 咦, 那不是璋欣嗎? 馬上再加快速度去追趕, 璋欣果然是平路&下坡的高手, 我一直追了3~4公里才在一個緩上坡處追上他, 看他戴著耳機一付輕鬆休閒的樣子, 我馬上虧他沒有專心騎喲…聊了幾句騎一小段後, 發現前面還有一位穿UMC車衣騎公路車的車友(但不認識), 於是我跑到前頭, 希望帶他和璋欣將速度拉快, 可惜他們跟了一小段之後就沒跟上來…

沒多久就到了竹東的東峰路口, 這時的平均速度為 31.2km/h, 仍比練習時的28.5km/h 快了近 3km/h, 這時的水壺只剩1/4瓶水, 平常我的喝水量就不多, 所以這次比賽我仍只準備了一瓶水, 沒想到太陽很大, 水份消耗得很快, 1/4瓶水可能沒辦法應付後續的這13km山路, 這時把備用的 Energy in 拿出來吸掉, 一方面解渴, 另一方面也為上山補充能量.

進入竹122縣道後就是緩坡的開始, 選手距離拉得很開, 公路車選手在這種起伏的坡度不見得比多齒比的T3佔便宜, 所以這段路騎得得心應手, 一路超越許多登山車及公路車選手, 但好景不常, 經過上坪附近的一處修路段, 跟著前面汽車減速通過後再重新啟動速度時, 肌肉受不了這種急刻的速度變化, 右腿抽筋了, 痛得幾乎停下車來, 但還是忍住痛楚改用輕齒比, 藉由較高的迴轉速來化解僵硬的大腿, 過了一會抽筋的右腿才慢慢恢復它的力道, 但這時已經來到五指山登山口了. 這時候的均速是 31km/h.

吸了一口氣後直接衝上陡坡, 沒多久就退到倒數第三檔位, 雖說如此, 這個檔位仍比我公路車(標準盤)的最後一檔來得輕, 讓我在遊刃有餘的檔位之下不致於太難地爬上前半段陡坡, 中間碰到了路邊休息的 Lens 及 Frank, Frank說屁股痛騎不上去了(後來才知道 Frank 陣前換坐墊, 真不該在賽前換不熟悉的東西呀!), 其實我也是屁股隱隱作痛(兩週前騎了大半年的公路車換到T3坐姿的關係), 但還算忍得住, 比較麻煩的是剛剛恢復的右腿右開始有抽筋的現象, 不得不將檔位退到最低, 龜速爬行(5~6km/h)…

這時坡度越來越陡, 大部份的公路車選手都下來牽車了, 剩餘的是少數體力還不錯的公路車在做Z字型前進, 還有寥寥無幾的登山車手還在苦撐, 這段坡我超越了兩位登山車手, 並和另一位實力不錯的登山車手在作拉距戰, 時而他領先, 時而我超前, 這種良性競爭激發了彼此的鬥志, 即使龜速誰也不願意停下來, 一直到接近第二座涼亭的轉彎大陡坡處才擺脫了這位可敬的對手…

但在涼亭看到了公司的車友志強和奕同, 不會吧? UMC的明日之星奕同早應上終點等領獎牌的, 怎麼會爆在這個地方呢? 令人不解! 前兩天甫才練成五指山不落地登頂成功的志強怎麼也在這休息了? 看到這個情形信心快崩潰了, 很想下車休息, 但在他們的感動加油聲中, 又重燃了我不落地完賽的信心, 於是咬緊牙根撐下去了.

過了回頭是岸後, 又是另一段陡坡的開始, 這時已經是沒什麼人在”騎”車了, 沒有人伴騎的時光真是難熬, 加上右腿又抽筋了, 速度變得好慢好慢, 體力和意志力都在做最後的掙扎, 我的喘息聲變得有點像是哀嚎, 真是狼狽不堪…, 終點前300公尺左右, 大會的工作人員大聲告訴我 : 加油喔, 你是小折車的第一名! 真的嗎? 我有點感動, 這個鼓勵讓我再一鼓作氣地衝上終點, 達到了自己不落地完賽的目標. 看了一下馬錶, 2小時15分(其中爬五指山花了39分), 如果扣掉賽前整隊出發的時間, 這次的成績大概在2小時12~13分左右. 這個成績自己還蠻滿意的, 比練習時的2小時25分好很多, 大概是比賽的氣氛激發出來的結果吧!!

在灶君堂旁的餐廳享用了冰涼的米苔目和仙草, 真是透心涼呀! 也和公司的車友哈拉了一下, 順便也恭喜隊友阿賓獲得M40組第三名, 阿福獲得M35第五名. 這次他們的努力都獲得了回報, 尤其是阿福, 賽前練了好幾回五指山, 毅力讓人敬佩.

回到車子停放處, 順便看了一下最新的成績公告欄, 赫然發現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榜中, 登山車組第四名, 不會吧? 連自己都不敢相信會得獎, 上台領獎的感覺很棒, 真是意外的一面獎牌啊! 我想應該是有些登山車高手報錯了公路車組別才讓我有機會撿到這面獎牌吧! 今後自己仍要不斷的努力, 繼續爭取好成績吧!!


<<比賽心得>>

1. 騎了大半年的公路車訓練出來的腿力, 用在T3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賽前的實地練騎, 對於路況的熟悉及賽程的配速有很大的幫助.
3. 游刃有餘的檔位(T3)對於五指山這種陡坡可以給予信心, 至少上坡是可以有轉速的…自己不禁思考著是否要將公路車的標準盤換成CT盤了!?


出發前和T3合照一張


阿福名列M35第五名, 阿賓名列M40第三名, 接受隊友的歡呼


不可思議的, 我的名字居然也名列榜中


UMC車友合影


和很久沒見面的Frank合照一張, 這次有賴他去年五指山的經驗才讓我有效地配速, 得到不錯的成績


真是一面意外的獎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ckychen1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