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週就要塔塔加比賽了, 這週是最後一次練騎的機會, 原本排定大山背+八五山的行程,
但在集合時間及休息時間太長的關係, 加上大家要提早回家, 
所以本日行程只有騎完大山背, 再騎到內灣即折返, 里程 64km.


上週新公路車卡鞋第一次使用即造成大, 小腿抽筋的現象, 
回家後拿出登山車卡鞋來比較踩踏的位置後,
發現公路車卡鞋的踩踏位置比登山車卡鞋前移了不少, 造成卡鞋的踩踏重心落在卡踏轉軸重心之前,
導致前踩和後拉運用的肌肉和以往些微不同, 而造成上次大, 小腿抽筋的現象.

後來將腳底板位置往後調整了 8mm 後, 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
今天踩踏起來也能感覺到腳底姆指球的位置正好落在卡踏轉軸的中心上,
騎起來較為紮實了, 可見卡鞋的 fitting 問題一樣是很重要的.


這次唯一騎登山車的小毛也到樂善堂了.


今早的天氣不錯.


全員到齊.

今天上大山背的時間為 14'50", 並沒有用力踩或抽車衝刺之類的動作,
而是和阿福一起維持輕鬆的高迴轉速上坡.
前半段我保持些微領先, 但兩車的距離最多只有 10m, 阿福的耐力很不錯,
後半段就趕上了, 和阿福差不多同時到頂.

樂善堂前休息了二分鐘後, 我的心跳 140, 阿福的心跳 120 多,
天啊! 兩者差了快 20 下, 可見阿福的回復能力比我強多了,
若在有間歇的坡段上, 我可能一下子就被巴掉了.

後來在爬緩坡的路上, 我的心跳是 160多, 阿福的才 150多,
又差了 10 下, 可見阿福的心臟確實是比我大顆,
以前是足球校隊的他, 心肺功能的底子打得很深厚.


進內灣的路上, 我在後面觀查阿福的踩踏情形,
高迴轉速仍是他使用的技巧, 即使他強健的肌肉允許他可以重踩.

相同路段他的迴轉速估計高出我 10 rpm 以上, 
在這一點, 我又輸了一截.

所以綜合以上的觀察,
阿福無論在心肺的輸出能力和間歇能力都比我好很多,
迴轉速上也勝我一籌, 
代表相同的路段他的體能輸出可以比我少, 耐力也就比我長了.

我唯一的優勢只有在體重上少了十公斤吧,
這個或許可以在爬坡上佔上短暫的便宜,
但在長上坡或長平路之路段, 我一定是居於下風的.
花東賽的成績即可做最好的驗證吧!


內灣吊橋, 還沒有遊客出現


內灣的 7-11 旁等小毛等了很久, 後來才知道他沒跟來內灣, 自己跑去爬飛鳳山了.


阿福的雲豹 853 鋼管車架, 是取代花東賽前練車弄壞的 Giant Advance 0 車架


花色搭得很漂亮, 台灣人的驕傲.
阿福說雲豹 853 車架平路騎起來跟之前的碳纖車架差不多, 但上坡時就比較硬朗, 
力量輸出較為直接, 效率也比較高. 


阿福跑零分(Racing zero)輪組, 比之前 A0 搭配的輪組效能差更多了, 
什麼時候我可以換上一組呢? 但高貴的價格讓我下不了手呢!


回程路上走台三接 120 縣道回家, 一路上也跟阿福輪流帶速度回家,
快到竹中中正橋的叉路口, 我發現阿福的水壺仍幾乎全滿, 而我的水壺僅剩 1/3,
我們是在樂善堂時一起裝滿水的, 然後跑完大山背另一面, 再上了一趟內灣回來,
將近 40 公里吧, 阿福竟然可以滴水不沾, 可見這種路程對他來講是沒什麼消秏能量的,
這一點, 我就差高手更多了, 不得不佩服一下了.


回程走往竹中的中正橋接回新竹光復路, 中正橋上拍的山景,
遠端的雲層很厚, 看來好天氣會有變化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kychen1210 的頭像
    vickychen1210

    vickychen1210的部落格

    vickychen1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